近期,全路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方針,扎實開展普鐵安全環境整治。各站段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精準措施,會同地方相關部門做好隱患排查、整治攻堅、鞏固拓展3個階段的各項工作,確保普速鐵路安全持續穩定。
近日,通遼工務段積極開展普速鐵路沿線外部環境隱患排查與整治工作,成立專項整治小組,對管內普速鐵路沿線進行記名式排查。圖為該段通遼線路車間人員為封閉網上部增設刺線。張雪 攝
路地攜手構建城市風景線
■本報通訊員 袁 亮 薛 艷
成都工務段管轄范圍涉及多條鐵路干線、支線以及環線,轄區內普速鐵路里程接近750公里,點多線長,鐵路沿線存在明溝直排、居民種菜等問題。自普速鐵路安全隱患綜合治理工作開展以來,該段通過修管涵、補綠化、拆違建等一系列措施,讓鐵路沿線變身城市風景線。
菜地鏟除了,綠植種上了
“這些桂花樹明年就可以開花,再也不用忍受臭味了!”5月22日上午,市民張先生看著小區后面坡地上新種的桂花樹,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據張先生反映,以前小區后面的鐵路沿線有人種菜,垃圾雜草也多,蚊子蒼蠅成群。為此,他不止一次撥打市長熱線,請求相關部門出面進行整治。4月底,成都工務段聯合街道辦啟動了轄區鐵路沿線環境專項整治,干部上門入戶,與種菜居民進行多次溝通,最終7塊菜地全部被清理,種上了綠植。
違建拆除了,安全保障了
5月26日,成都工務段“飛虎隊”隊員會同德陽市中江縣倉山鎮副鎮長一起,在達成線倉山大橋下,對5處違法堆放進行了現場調查。這支“飛虎隊”是該段為了專門確保治理后環境問題不反彈,抽調專業知識精、協調能力強的人員組成的一支環境整治隊。
經過調查和協調,他們最終與業主達成3天內搬出的協議。該段金堂橋路車間副主任李彬感嘆:“‘雙段長制’的推行讓我們工作開展得非常順利,也讓鐵路安全更有保障了!”
環境改善了,風景更美了
在成都工務段轄內武侯片區的鐵路沿線,整齊栽種的一排排桂花樹和小葉榕格外引人注目。整治活動開展以來,該段聯合社區和志愿者等整治衛生死角78處,清運各類雜物3.2噸,并聯合街道辦在鐵路沿線種植綠植7000余株,為約300米溝渠蓋上水泥板,完成了整改。下一步,他們還將聯合啟動鐵路沿線空地復綠計劃。
“我們嚴格按照整治要求,對存在的問題實行‘銷號制’整治。整治后再開展‘回頭看’,做到整治一處、鞏固一處。”成都工務段相關負責人表示,F在,在該段管轄鐵路沿線,“臟亂差”的現象基本得到遏制,一道城市風景線正逐步顯現。
對蘭渝鐵路開展拉網式排查整治
蘭州6月8日電 (記者楊軍 特約通訊員強科 通訊員趙炳鵬)連日來,隴南工務段結合目前扎實推進的“查問題、滅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組織百余名干部職工對管內蘭渝鐵路沿線安全環境開展拉網式排查整治。
該段以確保列車運行安全為目的,采取徒步、添乘機車檢查等方式,排查發現隴南境內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違法占地、違法建筑、違法施工問題17個,違法堆放雜物問題66個;發現沿線彩鋼瓦、鐵皮、廣告牌等被大風天氣刮入線路等路外安全隱患251處。
針對排查發現的問題,隴南工務段建立“一事一檔”,走家串戶與排查發現有整改責任的居戶簽訂鐵路沿線安全隱患問題告知書,確保在15日內整改完畢。同時,他們積極宣傳鐵路安全知識、講解鐵路法律法規,講清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整治的重要性,增強村民的鐵路安全保護意識。
此外,該段在蘭渝鐵路沿線公跨鐵立交橋涵、地質環境復雜的處所設立鐵路災害應急電話標牌,向周邊村民積極宣傳鐵路保護知識和應急處置舉措,并與選定的住戶建立動態聯絡機制,充分發動沿線群眾力量,提升鐵路安全保障綜合實力。
打造普鐵安全環境“新長廊”
本報麻城6月8日電 (記者王強 通訊員賀勇 張雨思)6月1日,在緊臨京九線新縣站南岔區的荒坡上,麻城工務段新縣線路車間職工頭頂烈日,依法依規對居民種植的樹木進行清除。連日來,該段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持續鞏固高鐵安全環境整治成果,打造普鐵安全環境“新長廊”。
麻城工務段管理的京九、寧西、麻武線和合武高鐵途經的城市多、村鎮多、人口多,影響鐵路安全的外部因素多。該段制訂隱患排查、整治攻堅、鞏固拓展3個階段的推進計劃,對鐵路沿線環境安全隱患、地質災害、平交道口以及治安形勢復雜、路外事故多發路段等進行全面排查,實施分類分級治理。
按照“范圍不放大、一處不疏漏”的原則,該段以鐵路用地、安全保護區為重點,采取徒步、乘車、無人機等方式,依法依規、逐線逐處排查鐵路沿線環境隱患位置和數量,做到全覆蓋、無遺漏。他們組建排查整治專班逐一巡查、復檢、復核違建違占、非法施工等持續整治項點,與涉及隱患處所的鄉鎮、自然村負責人對接協調,做到白天談成一處、連夜整治一處。
為進一步幫助鐵路沿線村民增強安全環境保護意識,該段還組織2支小分隊深入到鐵路沿線村鎮、社區及多個群眾聚居地進行愛路護路宣傳和案例警示教育,不斷豐富鐵路安全宣傳形式。
截至目前,該段排查出一級隱患5處、二級隱患137處、三級隱患1128處,整治違建違占7處、違法堆放10處、硬飄浮物170處、地質災害8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