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區域鐵路運輸合同簽約儀式在濟南舉行。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能源集團、山東鋼鐵集團等40家山東區域企業簽約鐵路運輸合同,與山東省港口集團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啟路港企運輸合作新局面。(新華社客戶端)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運量決策部署三年行動的決勝之年。鐵路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先行官”、“領頭羊”,必須帶頭節能減排,提質增效,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
走出去,拉進來。鐵路是國家公共基礎設施,又是社會公益性事業,又是有收有支的普通企業,鐵路的復雜屬性讓鐵路改革難上加難。加之運力緊缺和資金嚴重不足,使其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更為復雜與艱巨。因此,鐵路部門改革是下了狠心,下了決心的。既然已經成為有限公司,那么鐵路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拿著“鐵飯碗”等飯吃,必須迎合市場,走出去,拉進來。本次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與多家大型企業簽約鐵路運輸合同,正是鐵路市場化的成果。大型企業產量穩定,既能保證運輸量,又能打響名聲,一舉兩得。
公轉鐵,綠色運輸。自國家提倡“公轉鐵”政策以來,鐵路部門一直積極配合,深化改革,挖潛多式聯運模式。對于金屬礦石、煤炭、石油等大宗物資運輸,鐵路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采用公路運輸不僅粉塵大,廢氣排放量也是相當之大。鐵路部門與港口、企業運輸合作,采勸一企一策”運輸方案,不斷提升運輸能力和效率,常態化開行貨運直達列車,將貨運源源不斷地從港口輸送到企業的生產線或者從企業的生產線運到港口,打通物流運輸“最后一公里”。
鐵路部門緊緊抓住 “公轉鐵”等有利時機,改革創新,全面優化物流運輸組織方式,開啟路港企運輸合作新局面。這不僅給競爭激烈的運輸行業注入新活力,也為自身贏得了信譽和市常(蔣敏)